Alexa

台泥、大亞、奇美搶合作! 農業部媒合企業客製化ESG,主推碳權、生物多樣性

台灣大未來》種樹、保育黑熊、修復火車及海草床復育,都是ESG … 農業部:永續做得好,對農業好、企業好,整個環境都好
撰文: 彭蕙珍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蕭芃凱攝影 日期:2024-06-27

「永續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不可以將資源在我們這一代耗竭掉。」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說明,「我們過去是線性耗竭式經濟,包括資源耗盡、土地劣化、氣候變遷,讓大家嘗到苦果,希望用循環可持續式經濟,例如資源循環、農業永續、糧食安全等,保留更多資源,讓下一代可以享受比我們更好的環境。」

 

「農業可以和企業緊密結合,推出農業永續ESG」

 

《今周刊》週四(6/27)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莊老達以「從田間到全球 x 臺灣農業的ESG轉型之路」進行專題演講。

 

莊老達指出,農業是基於土地的產業,工商業及各種發展都是在土地上,「大家需要土地提供的資源,也有共同責任要去照顧它,因為一旦土地受到侵害受,苦果是需要來大家共同承擔。」

 

他表示,農委會在改制為農業部的前2年已經成立淨零辦公室,是各部會中最早成立的,「農業可以和企業緊密結合,推出農業永續ESG,分成3大類,包括:淨零永續、生態保育、暖心農村。」

 

 

和企業合作 重點在參與

 

他舉例說明,台泥是排碳量較高的產業,需要做能源替代,和農業部在花蓮合作,將入侵種的銀合歡移除後的樹木,交給台泥做為能源替代。同時,入侵種移除之後的土地,再種植本土樹種,種樹又有碳權,兩者兼具。

 

農業部也和大亞電纜、奇美實業,分別在2023和2024年合作,在灌溉渠道的旁邊種樹,民眾不論是騎腳踏車或是散步,都能身處在一邊有水、一邊有樹的環境中,「樹可以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抓下來,也有碳權。」

 

他說明,農業部希望能和更多企業合作推動ESG,「我們的目的不是金錢協助,更希望是活動式的參與;『參與』才是執行農業ESG最重要的事;我們希望企業知道,農業需要大家一起來關注的產業,因為生態系和大家是息息相關的。」

 

 

針對企業永續報告需求 客製化農業永續ESG專案 

 

莊老達表示,和永續相關的國際標準,包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與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都已受到企業重視,也和農業有關。

 

「林業保育署推出媒合平台,不論是國際趨勢或是國內政策,都可以結合到綠色金融、國際發展,我們會提供更好的場域,以更方便的方式讓企業可以在農業的領域來執行ESG。」

 

「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給予,這才是我們提供農業永續ESG場域最重要的精神。」

 

他強調,在林業保育署媒合平台上架,和E及S有關的專案。E是自然環境,包括:自然碳匯和生物多樣性領域;S是林業社會文化,和林業文化或是山林文化有關。

 

他指出農業部在推出ESG專案時,每一案都是客製化的,「我們會跟企業討論,企業的理想是什麼?農業部可以提供的場域跟資源是什麼,企業可以實際參與一起來推動。」

 

守護爺蟬、保護台灣黑熊、修復火車 都是永續報告揭露項目

 

農業部目前已有40幾個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類別媒合案例,如:在嘉義縣草山社區,推出「攜手種樹守護台灣爺蟬的家」;另外還有「紅石2號台灣黑熊-傷癒健康回歸山林計畫」,對準到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框架。

 

協助修復火車也可以是ESG,他表示,之前曾經推出「蒸汽再現—國寶阿里山林鐵蒸汽火車整修」專案,以企業社會責任出發保存林業文化資源與政府協力活化鐵道文化資產。

 

當企業和農業部合作執行專案後,農業部會出具專案成果證明,感謝企業一起來參與,另外,也可以去對準到SDGs,「讓大家在揭露公司的永續報告的時候,可以很明確去對準到我們到底在做了什麼事。」

 

藍碳有發展潛力 台灣海洋很適合

 

除了陸地,莊老達指出,海洋也是很好執行ESG的場域,「在台灣海域裡有很多可以適合來做海草床,這和藍碳有關。」

 

「海草是很重要的藍碳的來源,它的固碳效益比森林高,有很大發展的潛力。藍碳不是只有碳,海草床棲地還有很多維護生物多樣性及豐富漁業資源的功能。」

 

 

他指出,農業部未來會推出ESG store平台,盤點更多場域、和企業一起來執行,「除了碳、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會有更多的合作專案會,只要企業有興趣我們就會有專門的團隊去跟企業討論,一起參與,共同完成。」

 

「既然要參與,就是要客製化,我們要知道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可以提供給企業參與的ESG專案在農業永續執行的成果證明。」

 

最後,他強調:「氣候變遷跟生物多樣性和大家都有關,永續做得好,不只農業好、企業好,對整個環境都好。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